埋容的概念和制作方法

 

关键词:PCB设计、埋阻、埋容、空腔

 

一、为什么需要埋嵌元件

      电路板设计的传统方法是将元件放置在电路板的顶面和底面上,贴片厂可以使用专用设备自动拾取和放置来定位每个部件,通过回流焊等方法将电路元件焊接到表面上。而今对更小、更集成的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电路信号频率提升,需要进一步改进制造和组装电路。

一种既能提供更高密度,又能改善高频信号的技术是将元件嵌入电路结构的层中。例如,将分立元件直接嵌入集成电路下可以缩短信号长度,降低电阻和寄生电感,从而降低噪声和EMI,并改善电路信号的完整性。这些改进提供了更小、更可靠的产品,支持更快的信号速度和更高的带宽。结合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改进,它们还可以减少产品尺寸,降低制造和板级组装成本。

在PCB设计工具中,元件可以放置在任何信号层上,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顶部或底部表面信号层。如果它们被放置在内部铜层上,则这些元件被称为嵌入式元件。

嵌入式元件可分为两类:嵌入式离散元件,如贴片阻容等,然后在制造/组装过程中放置在电路板的内层上;以及在电路板制造过程中形成的嵌入式集成元件,即实际形成在内层上的元件,如3M-CPly等。PCB设计工具支持第一类嵌入式元件,然后在制造/组装过程中放置在电路板的内层上。

 

二、器件是如何嵌入的

嵌入元件的基本方式是: 创建一个开放的空腔(Cavity),使嵌入的元件位于该空腔内。有两种元件嵌入形式:半嵌入式,空腔在完成的板上保持可见;全嵌入式,在制造过程中将其放置在内层上并使用上层覆盖,使其在完成的基板上不可见。

有许多方法可以制造带有嵌入式元件的PCB,下面展示了一种流程和方法。  

1,从双面覆铜的芯板开始,各铜层根据需要进行蚀刻和钻孔;

2,添加内层Prepreg+Copper,根据需要进行蚀刻和激光钻孔;

3,使用焊料和回流焊安装嵌入式元件;

4,添加Prepreg,其按空腔位置制造切口Cutout;

5,添加外层Prepreg+Copper,根据需要进行蚀刻、激光钻孔和通孔钻孔并压合。

 

img1

(图片来源:知乎)

 

三、埋容概念

低电压大电流成为当今电源设计的趋势,电源供电网络(PDN)的性能越来越被设计工程师重视。而随着消费类电子产品功能的提升,在有限的电路板面积上需要放置的器件也越来越多,留给电容的空间也越来越少。在这种形势下,埋容设计就是有效的提升PDN设计的手段之一。

埋电容是利用具有较高电容密度的材料,同时减少层间的距离,来形成一个足够大的平板间电容,作为电源供电系统的一部分,实现去耦和滤波作用,从而减少电路板上所需的分立电容,并且能达到更好的高频滤波特性。

使用特殊材料制作成的电容,并将其放入PCB的内层。埋容由于其寄生电感非常小,能有效减少分立电容的安装电感,从而对低频也有非常明显的改善效应。

 

PCB的埋阻埋容设计Embedded Component Design

(图片来源:知乎)

 

四、埋容的分类和规格

    1. 分立电容
    在PCB设计中根据所需容值大小算出电容的图形面积,然后在使用时在电源层进行类似焊盘连接即ok。

2. 共平面电容
    在PCB设计中无需做特殊处理。
    3. 埋容规格

img3

 (图片来源:电子发烧友)

注明:

1. BC12TM添加了陶瓷粉,因此Dk增大,埋容密度也增大;

2. BC16T只含有树脂以及添加了陶瓷粉,目的也是使Dk增大,埋容密度增大

 

五、技术方案和实现方法

由于工艺和技术的成熟,以及高速设计对于电源供电系统的需要,埋容的技术应用越来越多,使用埋容技术,我们首先得计算平板电容的大小,公式如下:

img4

 图片来源(电子发烧友)

其中:

C是埋容(平板电容)的电容量

A是平板的面积,大部分设计在结构确定的情况下,平板间面积很难增大

Dk是平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,平板间电容量和介电常数成正比

K是真空介电常数(Vacuum permittivity),又称真空电容率,是一个物理常数,值为8.854 187 818×10-12法拉/米(F/m);

H是平面之间的厚度,平板间电容量和厚度成反比,所以我们想要得到较大的电容量,需要减小层间厚度,3M的C-ply埋容材料可以做到0.56mil的层间介质厚度,加上16的介电常数,大大增加了平板间电容量。

经过计算,3M的C-ply埋容材料,在每平方英寸的面积上,能实现6.42nF的平板间电容量。

一个良好的层叠,正常情况下已经考虑了平板间电容,所谓埋容设计只是采用特殊的材料来加大这个平板间电容。对于PCB设计来说,只需要在正常层叠之外,把使用的特殊材料标注出来。

 

参考资料:

1. 电子发烧友:https://www.elecfans.com/d/648247.html

2. 程序员人生:http://www.wfuyu.com/technology/26879.html

3. 知乎: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630012433

4. 搜狐:https://www.sohu.com/a/361124949_467791

Article

仿真知库